大溪地文化講座

時間:110/05/05(三)12:30-15:30
地點:原住民族多功能文化展藝空間
演講人: Kumu Walis、Terau Leau
報導撰寫:宋惠慈Ciwang Watan、陳立嫻Umav Naubana、魏瓊玉Dongi Putal

此講座邀請來自南投賽德克族的Kumu Walis及來自大溪地的Terau Leau兩位講者,一同來分享一路上學習大溪地舞蹈的心路歷程及將大溪地舞帶來台灣傳揚之後,再回歸學習自身文化的轉變。

Kumu Walis學生時期時曾到夏威夷留學,認識了夏威夷原住民族的文化,在因緣際會下參加大溪地後裔在夏威夷推廣大溪地舞蹈(Heiva I Hawaii)的比賽,因此Kumu Walis看見南島族群在不同國家如此積極推廣自己的文化,便開始反思自己在自身族群的文化學習。

在返台後她首先致力推廣與分享大溪地的文化及舞蹈,不僅創立南島大溪地藝術工作室,也創辦台灣大溪地舞蹈比賽(Heiva I Taiwan),且此舞蹈比賽在台灣舉辦至今已達10年之久。在這過程中她從不同族群的角度看世界,更讓她對文化的視野更加寬廣,也因此激發她回歸根本,在推廣大溪地文化的同時,她也回到部落更加努力學習賽德克族的文化及語言,再次認識自身族群文化。

Terau Leau的父親是第三代中國沿海移居到大溪地的客家人,母親為Tahaa島大溪地人,從小在大溪地生活長大。2014年開始他來到台灣與Kumu Walis生活並推廣大溪地舞蹈,並且到訪台灣許多不同的部落,尤其在排灣族的部落認識到排灣族的傳統拍刺且對其非常感興趣,並向傳統拍刺紋身師宋海華(Cudjuy Patjidres)學習拍刺。「拍刺」是南島語族的傳統紋身文化,是以天然木材製成長條型,於前端裝上一根針或一排針,再沾刺青墨水用敲打的方式紋身。而他也在學習排灣文化的過程中連結了自身的大溪地文化,曾經Terau Leau因找不到屬於自己家族的大溪地圖紋而感到挫折,然後在這過程中他也備受啟發,並且瞭解就由他自己來賦予圖紋意義,接著一步一腳印的尋找屬於大溪地的傳統圖紋,再將它刺在身上。

  講座的最後便進入舞蹈的實作課程-’ote’a(快舞),並且讓男女分邊教學。女生一人一條五顏六色的花布,將布綁在骨盆側邊,上半身維持平穩,並且在舞動下半身的同時,隨著骨盆擺動連帶飄逸的裙襬,讓畫面更加美麗!而男生的舞蹈則著重於雙腳的舞步,過程雖然僅15分鐘,但每個人都滿頭大汗,也體驗到’ote’a(快舞)的樂趣!

這個講座不僅是分享老師們的經歷與大溪地的文化及舞蹈,很重要的是希望能向聽眾傳遞他們的理念-「學習其他文化的過程中不是一昧盲從,而是更多對自己的了解與認識,才不會在其中迷失自我。」

109-2 大溪地文化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