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03/03/10(三)12:30-15:30
地點:原住民族多功能文化展藝空間
演講人:Piling.Itey彼霖.伊

文章撰寫:謝宛真Lomuy

對你而言,什麼才是回家呢?

這是一個就算已走在回家道路上,還是會一直浮上心頭的問題。

「16歲的你在做什麼呢?」

目前在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原住民族廣播電台就職的Piling.Itey彼霖.伊得學長,透過這個問題,領著我們回到他的大學時光。當他參加『輔仁大學第二屆國際原住民族菁英人才培育計畫』時,遠赴同為南島語系民族的菲律賓,與當地的人民、孩子共同生活,發現他們說著流利的母語、同時又能使用英語和他溝通。在日常生活中緊扣文化精神的日用器物,都是真實的工具,不只是在某個書本上、博物館內被保存、記載的象徵代表,深深感悟:「文化是留在生活中的,當器物只存在博物館、書本、文獻時,他是死的。」帶著這樣的信念,在校期間積極參與努瑪社的活動,開始走回部落,從輔大體表會、返鄉服務的籌備過程中,在部落田野調查的點滴、了解不同文化、不同地區場景發生的事件,認識返鄉服務最重要的是在這過程去處理自身與部落的關係,以及與部落產生連結。帶著這些真實的經歷,他也意識當今的我們在面對任何事情時,要持續對身邊的事物帶有批判的去思考、對眼前的資訊、實物,帶有好奇的不斷去問「為什麼?」,保有熱忱的面對這個世界、培養自主的思辨能力。

 

Elug是太魯閣族語「道路」之意,而使用兒路這漢字的意義更是呼應族語道路的意義,如同孩童純淨真誠的心去尋找古老的道路,走上這路回家去….(節錄自兒路創作藝術工寮)Piling學長帶我們回顧他在兒路擔任藝術總監的時光,從藝術季到音樂節,從拜訪耆老到陪著孩子走過傳統領域領悟到「我們想在部落好好生活,也要讓部落一起活下去」。為了讓部落的年輕人有一個共同凝聚、回到部落時可以聚在一起的地方,跨越兩個鄉的田野採集、2個多月的搭建,用竹子蓋了傳統的家屋,讓這個夢想能夠一直不斷地被延續下去。到國外展演太魯閣族傳統樂舞及行動劇時,即使與當地人沒有言語交流,也傳遞出了感動及想要表達的理念,觀看完演出後的觀眾告訴他:「我知道你們在說什麼…」原來他們也面臨了文化消逝的問題,Piling學長告訴我們,原住民面對的問題是一樣的,有時我們不用透過語言,只要有所行動,都能把自己的意念傳遞、分享給更多人。在最後他分享:「當我們反身學習過往祖先的智慧時,卻是引著我們往未來走去,路,就在不遠處,就在腳下。」提醒我們雖然學習著過去的知識,但他帶我們走去的是嶄新的未來,學習文化的道路,就如同回家的路,一直都在我們的腳下。

109-2 Ppelug-路,在不遠處